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易点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每日精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83

主题

5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757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20:4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题,功课吧每日更新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讲,资料都是中公的,需要的朋友也可以留言直接一次性拿去!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两次考试都是岗位第一。公考中,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是因为时间不够用而只完成了少量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智商,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都要有很高的效率。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1-2分钟,读的次数就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在千军万马的公考大潮中,这是非常不得了的。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可以成功2/3,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83

主题

5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757

论坛元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0:56:20 | 只看该作者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
  (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83

主题

5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757

论坛元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22:06:18 | 只看该作者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
  (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
  (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
  (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83

主题

5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757

论坛元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23:31:09 | 只看该作者
      21、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
  24、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
  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点通 ( 湘ICP备2021013434号

论 坛 声 明 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从互联网各大论坛,网盘收集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相关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其录制、上传等服务。若本站收录的内容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1131272156@qq.com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GMT+8, 2024-12-27 15:17 , Processed in 0.72908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