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枫月 发表于 2014-8-25 21:16:27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精讲帖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习近平同志在谈到狠抓落实、督促检查要抓到位的问题时,强调要“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
  “贴身紧逼”,一个经常出现在足球和篮球解说中的专业词,居然被引用到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这有什么深意?又释放出何种信号?
  应看到,改革行至今日,其难度、深度、广度,已远超以往。尤其是,在关键领域、关键部门、关键行业都或多或少“埋伏”着一批既得利益者,改革要触动他们的奶酪,难上加难。而且全面深化改革涵盖广泛,能否真刀真枪地推进,取决于落实的质量。再英明的改革设计师,再细致的改革施工图,如果下级在执行上不配合,在落实中打折扣,改革成果也只是会南橘北枳,到头来事与愿违。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简政放权又有新动作,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加速统合,多个领域改革已经出台方案或者着手实施,而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像垄断行业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至今仍不见推开。固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的渐进过程,但总雷声大雨点小,光听口号不见行动,就不是改革程序上出了故障,而是改革落实上有纰漏。
  没有翻不过的大山,也没有闯不过的难关,决定因素就在于人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打破一些领域的改革僵局,将改革航船推入到广阔水域?如何兜紧改革底线,确保改革依靠人民展开而不是与民争利?改革不落实、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就是推进改革的责任问题。理顺改革责任,就需要督促检查。有监督才有落实,有什么样的监督就有什么样的落实。“贴身紧逼”,无疑开创了一种新的监督方式和落实方式。
  和比赛中的贴身紧逼相比,督促检查中的贴身紧逼更需要主动引导、科学指导,以更好地向前推进改革。这意味着要善于专注成效而不是原地踏步,精于辨别真伪而不是误入歧途,敢于追究责任而不是掩盖瑕疵,勤于深入一线而不是坐等报告。只有贴身紧逼,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招数,那些捱过一日是一日的懒惰,才不会再有瞒天过海的机会,而那些因为误读误解、能力有限造成的改革停滞不前,也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纠正。
  中央对贴身紧逼的特别强调,是为了确保改革方案、改革行动、改革成果都能得到严格把关,既显示出推进改革的决心,也显示出眼里不揉沙子的狠心,更显示出科学部署改革方略的睿智。这种政策深意,一定能形成对不敢改革的怯懦者、不去改革的自私者、变相改革的违规者的有力震慑。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只有确保更多的改革项目圆满落地,改革才更可能接近成功。做好“贴身紧逼”,改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清枫月 发表于 2014-8-28 19:23:22

公务员热点时评:“冰桶挑战”应当引发的社会深思
    功课吧导读:“冰桶挑战”最近风靡全球,活动的主旨在于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症)的关注,并为对抗这一疾病捐款。
    目前,中国约有20万名渐冻人症患者,由于该病无法根治,且是罕见病,没有纳入大病医保,治疗费用高 昂,很多患者的家庭也像患者自身的力量一样,逐渐消耗殆尽。医药企业也由于渐冻人症的市场有限,不愿意加大科研力度,药物少而且贵,患者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社会对渐冻人症的关注也不足,不少患者只能自发建立网站、论坛,交流信息,相互鼓励。这一次“冰桶挑战”,应当促使全社会在冰水浇头后冷静下来,仔细考虑如何帮助渐冻人症患者改善现状。

  从制度层面,应推动立法,加强社会保障,将渐冻人症逐步纳入医保,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在药物提供上,可以对医药企业进行补助,鼓励企业研发药物,并降低价格。社会上,也可以发起志愿者活动,帮助、关心、陪护这些病人。“冰桶挑战”不是救助的全部,其他方面的努力与“冰桶挑战”相比,更辛苦、更复杂,也更无趣,但却更有用、更彻底,也更温暖。

  “冰桶挑战”在全世界引发了巨大反响,作为公益活动,其参与形式简单,颇具眼球效应,名人的踊跃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就唤起了公众对渐冻人症的关注,也筹集了可观的资金用于渐冻人症的治疗。但这个活动我们仍然可以做得更好。目前来看,人们津津乐道于“数星星”——关注哪些名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曝光率更高的是名人们狼狈不堪的窘态,围观者的心态越发娱乐化。相反,一些重要的救助信息,如究竟向谁捐款、如何捐款、捐款渠道等却指示得并不明确。在一些地方,公众自发组织的“冰桶挑战”沦为了全民狂欢,只求炎炎夏日一淋到底的清凉,究竟有无捐款,获捐机构是否可靠,善款运用有无监督等等,也无人问津,既浪费水也浪费了社会的善意。一些偏离慈善本意的行为,本身就是给慈善浇了一盆冷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桶挑战”的热度也会消减。渐冻人症的患者需要的是长期的帮助,需要的是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冰桶挑战”不是救助的最后一站,关怀不能止步于此,在放下水桶、关闭摄像机之后,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

清枫月 发表于 2014-9-4 21:28:18


【背景链接】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无形资产价值,对于准确判断和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无形资产评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

  【标准表述】

  [问题分析]

  无形资产评估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认识有待提高,实践需要深化。

  一是评估对象和内容不明确。随着商业形态不断更新,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问题广泛存在,而这往往会导致资产流失。例如,以前一些国有企业在对外合资中没有对自身拥有的专利、商标、信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折价,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只看重评估证书而忽视无形资产的实际获利能力,也会造成无效的虚评。

  二是评估方法滞后,评估质量不高。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主要采用成本法,但无形资产成本增加并不必然对应价值增加,因此,成本法评估难以如实反映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一些评估由于过程不规范,评估报告中有效信息较少,评估结论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影响了评估质量。

  三是评估管理机制不健全,评估市场无序。目前,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操作程序还没有强制性规定,对不同无形资产的分割缺乏指导,为不规范操作提供了空间,也为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四是专业评估机构、高素质评估从业人员匮乏。导致一些评估结论不科学、评估低效甚至无效。这些问题降低了无形资产评估的功能,阻碍了无形资产产权交易,不利于全面认识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对策]

  促进无形资产评估健康发展,提高评估质量,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管理。

  第一,根据评估目的和对象确定无形资产内容。无形资产只有在特定评估目的下才能被确认,因此,评估对象应是与评估目的相关的无形资产。比如,如果评估无形资产的目的是为了摊销成本费用,由于这方面相关法规有严格规定,就只有发生费用支出的无形资产才能进行折价补偿。随着无形资产的形式日益丰富,在界定评估范围时,应该放眼国际通行标准,拓展无形资产的内容,避免由于无形资产范围界定狭窄而导致漏评。

  第二,建立健全规范的评估管理机制。无形资产评估行业应坚持规范化、法制化发展方向。我国无形资产评估还是一个新兴行业,需吸收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当前,为了治理无形资产评估行业无序现象,应积极建立和发展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和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执业标准和规范,细化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和指南,形成完整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第三,构建无形资产评估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信息不充分是无形资产评估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评估行业内部建立可靠的信息渠道,如在技术市场收集各种专利、商标的价格信息,在国债、金融市场收集资产收益率信息等,供评估人员分享使用。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信息网络。

  第四,提高评估人员专业素质,规范信息披露。针对目前评估师只要取得执业资格就可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的现象,可考虑将资产评估师的执业范围进一步细分到无形资产评估师,规范无形资产评估资格的审查。针对无形资产评估报告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应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报告的信息披露,依据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相关原则,要求评估报告充分披露无形资产评估的假设前提、评估方法的选择依据及理由、评估参数等相关信息,供报告使用者对评估结果进行判断。

loveyunfei365 发表于 2014-9-6 23:00:41

申论热点:科学立法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把科学和民主作为提升立法质量的一双“美丽翅膀”
2.履职尽责促跨越 科学立法为民生
[开头示例]
1.近年来难以“落地”的法规往往事关民生,从“工作冲前头、工资拿零头、同工不同酬”到“回家看看虽入法,父母仍难盼儿归”,在一定程度上却变成了“僵尸条文”。一时间,引起社会关注。的确,像“高温权益”、“禁烟令”、“禁放烟花爆竹”、“垃圾分类处理”等类似规定,没有从“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没有真正融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结尾示例]
1.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升立法质量的一对美丽翅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社会的双翼,我们应该坚信,有这对美丽翅膀的振翅飞翔,人大立法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必然更加稳重扎实。
申论命题
建设法治中国,是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法治建设目标。而科学立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法治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在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中对科学立法都有具体重要的阐述,所以科学立法也很有可能成为申论命题的方向之一。具体的切入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科学规范立法程序、依法行政、严格执法、阳光政府、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法治精神和思维培育、环评立法、法治文化等。
申论范文
完善立法程序要兼顾科学性与民主性
当前,社会矛盾有触点较多、燃点较低、处理较难的趋势。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牢固基石,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把科学与民主作为法治建设的灵魂,把切实保护每个公民的每一项合法权益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最坚实的基础。“科学立法”正是构建和谐法治的重要前提条件。
【中公点评】
科学立法对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社会,推进改革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治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长久以来,科学立法不被人重视,没有认识到科学立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本文从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谈起,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第一段提出了科学与民主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第二段简单分析法律的主要作用。第三段则指出法律也存在局限性,第四段分析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指出立法过程存在不足之处。第三段和第四段为下文提出建议措施做了铺垫。第五段过渡,简单分析了立法程序需要科学和民主的重要性。第六段提出建议措施,并以“阅读立法”举例。最后一段总结,相应升华。

清枫月 发表于 2014-9-12 22:18:02

    资料背景:2014年7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了简政放权、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和社会共治等基本原则,要求放宽市场准入,改革市场准入制度,这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解决当前市场准入不统一、退出不畅、政府干预过多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2014年7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困难,问计优秀企业家时,格力电器董明珠和东方希望刘永行两位企业负责人提出,不要产业政策只要市场公平竞争。
李克强在总结中对各位企业家提出的很多观点和具体问题给予了肯定,并指出,因为简政放权的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很多地方的新登记企业数量才有了井喷式的增长。“中国人既勤劳,又富有智慧,怎么把勤劳和智慧的潜力都释放出来?政府必须要给企业松绑,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要把该做的做起来,把该放的放掉,让市场充分竞争、公平竞争。”
深度解析
[权威论述]
政府要给每个人、每个企业创造公平的机会,而企业也要考虑,面对世界纷繁复杂的变化,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自己首先要强身健体、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增强竞争力。
——李克强
企业要发展,还要依靠改革,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如果不是靠自身改革,不靠创新,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李克强
[原因分析:“不要产业政策”的心声,背后存在深刻的原因]
我国政府部门长期重视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也被视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依据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产业政策,总体合理,也取得不少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过度重视扶优扶强,而忽视了市场公平竞争。在许多行业发展规划里,常看到类似“培育产值超百亿/千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目标,政府直接扶持少数大企业固然有必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令其他新兴企业产生不公平竞争之感。
二是过度重视行政干预,而忽视了市场选择。我国钢铁、有色等重化产业规划中,总少不了“严格控制产能总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项目”等内容,希望通过行政审批来调控市场供求的愿望是好的,可市场的力量也时常消解行政影响,以至于一些地方、行业中出现“守规企业受惩罚、违规企业得实惠”的现象。
三是过度重视文件编制,而忽视了政策执行。如家电节能补贴政策,是一项好政策,但执行中出了问题,2013年6月国家审计署的公告显示,多家企业存在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补等行为。再如国家制定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借机对本地光伏、风力发电等企业提供各种名目的补贴,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演变为地方之间的补贴竞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答好的一道大考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市场的开放性、竞争的公平性和运行的透明度仍然不够,明显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个缺乏竞争的市场,不可能真正繁荣;一个存在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也不可能激发出发展的活力。只有答好公平竞争这道大考题,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企业家的呼声折射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对政策的新要求。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低成本、成熟技术等后发优势,政府利用产业政策瞄准追赶目标、集中要素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的做法,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期,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主要动力。创新既需要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又需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因为创新要面临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产业政策的空间相应大幅缩小,政府直接干预竞争往往要承担很高的失败风险。
[对策措施:发挥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基本原则之一是简政放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法不禁止市场主体即可为,法未授权政府部门不能为。
基本原则之二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法治化市场环境。
坚持这两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发挥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的格局,实现市场竞争效益和政府监管效益的双赢。

清枫月 发表于 2014-9-12 22:19:50

申论热点:民生投入要三个“优先”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GDP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增长。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得以形成,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社会成员自由活动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但是,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深度解析
[表现]
一是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明显;
二是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问题比较明显;
三是就业压力突出;
四是社会保障面临很大难题;
五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六是公共卫生发展滞后。
[综合分析]
中国现阶段的民生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如观念因素、体制因素、政策取向等。
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着眼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居民收入增幅,居民收入尤其是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仍然不高。凡此种种,无疑直接阻碍了民生的改善。
[对策]
就中国现阶段民生的改善而言,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涉及标本兼治多个方面。
首先,就民生投入而言,应遵循三个“优先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就公共投入总的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第二个原则是就民生本身的公共投入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基础民生问题为优先;第三个原则是就基础民生的公共投入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底线民生问题为优先。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只要遵循了这样三个优先原则,不仅能够获得必需的、同经济发展水准以及财政收入水准相适应的改善民生的公共资金,而且能够让用于改善民生的公共投入产生边际递增的、最大化的积极效应。
其次,应将藏富于民作为重要的国策。
藏富于民,其要旨在于消除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防止公共权力“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鼓励民众积累财富,让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主要人群。富民是强国的基础。只有做到了富民,国家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只有做到了富民,一个社会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内耗,形成有效的社会团结,进而使国家更加强大。
为了藏富于民,需要做到:其一,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权;其二,扩大社会成员的财产性收入;其三,大幅度大面积减税;其四,以优惠政策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成员的自由创业。
最后,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民生的保证。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善民生。只有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为全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物品,提供职业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从而有效地推动民生状况的改善;同时,也只有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成为一个节约型政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挥霍浪费的情形,从而将公共财力最大限度地用于民生状况的改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精讲帖